刊頭

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

2014 04 27 澎湖常見魚-青嘴龍占魚(張恩浩 014)


澎湖常見魚類(青嘴龍占魚)
學名Lethrinus nebulosus
命名者(Forsskål, 1775)
棲息深度5 - 20公尺   最大體長86 cm
中文名:青嘴龍占魚   科中文名:龍占魚科
中國大陸名:星斑裸頰鯛  
其他中文名:龍尖、龍占、青嘴仔
有毒魚類:否    觀賞魚類:否
食用魚類:是    經濟性:是
世界分布:印度至西太平洋
台灣分布:西部、南部、北部、東北部、澎湖
棲息環境:砂泥底、河口、近海沿岸、潟湖、礁沙混合區 
參考文獻:臺灣魚類誌(沈等, 1993)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, Vol.5(FAO, 2001)  Forsskål, P. 1775 沈世傑 Shih-Chieh Shen ed. 1993
英文俗名Sand snapper; Parrot-fish; North-west snapper; Norwest snapper; Snuppy; Spangled emperor; Scavenger; Red-finned emperor; Pig-faced bream; Tricky snapper; Starry pigface bream; Yellow sweetlip; Blue emperor; Lesser spangled emperor; Mata-Hari; Emperor fish 
形態特徵: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。吻中長而略尖,吻上緣與上頜間的角度為50°-68°。眼間隔凸起。眼大,位於近於頭背側,但隨著成長而漸分離。口端位;兩頜具犬齒及絨毛狀齒,後方側齒呈圓形而有犬齒尖或臼齒但呈塊狀;上頜骨上緣平滑或稍呈鋸齒狀。頰部無鱗;胸鰭基部內側具鱗;側線鱗數46-48;側線上鱗列數5.5;側線下鱗列數16-17。背鰭單一,不具深刻,具硬棘X,軟條9,第IVV棘最長;臀鰭硬棘III,軟條8,第1軟條通常最長,但等於或短於軟條部之基底長;胸鰭軟條13;尾鰭分叉,兩葉先端尖型。體側呈淺灰褐色,腹部顏色較淡,眼下有3條放射狀之藍線,各鱗片上均有一藍色小點;體側有時具多條暗色橫條;幼小個體體側有若干黃色縱帶及在胸鰭基部上方,側線下方具一四方形黑斑,這些黃帶與黑斑將隨著魚之成長而逐漸消失。各鰭淡黃色或淡色;背鰭具紅緣。
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於沿岸珊瑚礁、岩礁區外緣、沼澤區、紅樹林區或海藻床區,主要分布的深度在10-75公尺。獨居或成小群活動,主要以軟體動物甲殼類及小魚為食。  
地理分布:分布於印度-西太平洋區,西起波斯灣、紅海,東至薩摩亞,北至日本南部,南至澳洲北部。台灣分布於四週沿海及澎湖海域。
漁業利用:漁期全年都有,可利用延繩釣、手釣等漁法捕獲,屬於較大型的食用魚,肉味可口,適合油煎或碳烤,魚太大時,肉質較粗,以煮味噌湯較佳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